涵碧樓

13
複製--涵碧樓-007
Reflection-pond
Villa-pavillion-2

飯店, 國際合作

涵碧樓

緣起

對任何一位建築師或設計者而言,本案無疑是一個極高難度及極俱挑戰性的設計課題,

因為無論就基地的座落、自然的環境條件或人文歷史的背景而言,

它都有著設計上不可忽略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

  1. 屬於原住民的邵族文化
  2. 涵碧樓蔣公行館的史蹟
  3. 中華文化及中國建築語彙的適度表達
  4. 基地上既有六層樓中國宮殿式造型的飯店
  5. 狹長型的基地及濱湖的山坡地型
  6. 基地面臨世界知名的日月潭美景

除此之外,根據經營團隊AMAM-GHM所提出的計畫書中,

勾勒出的願景更無形中將此建築定位為一座「Designed and Unique Hotel」

意即量身定作獨一無二的飯店。

在發展建築設計之初,Kerry Hill這位得過許多建築大獎的國際知名建築師(註一)及其設計團隊曾訪問涵碧樓並於當地盤桓數日,

停留期間他們對基地及其周遭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作了深入的踏勘與調查,

同時也詳細地觀察與研究人與環境間的關係。

著手設計時本著其一貫的設計哲學及已然成熟的設計手法,

首先摒除了跟隨流行、抄襲以及具像引用的手法,

進而著手萃取各項元素的精神所在,並予以融合及簡化,

最終醞釀出具有其未來性的獨特建築風格,

建築師Kerry Hill將之稱為「Ongoing Style」意即「前進的建築樣式」

設計概念與手法

與自然對話

充份融入基地特有的自然環境中,運用山、水、光與空氣,

掌握動線安排,前進與停頓,上行與下走,

讓人為的建築空間與自然合而為一。

  • 水的運用:

入口大廳旁無邊的水景設計或溢流(Over Flow)的泳池

都為設計的水與日月潭自然的水,交織成水天一色,

而客房廻廊的反射調節池不只有景觀的作用,

更因煙囪效應產生穿堂風,充份反應亞熱帶氣候對於風的需求。

  • 光的運用:

光與影所產生的空間豐富性乃是本案最為人所激賞的,

入口透明迴廊所漫射下來的光,不但讓人與天與自然連接,

更因透過百葉過濾,產生出柔和富於節奏與變化的空間序列,

而此一手法亦用於客房廻廊與客房的陽台,

時時變化的光與影似乎不斷地向你透漏天地間的秘密,

而晚間的燈光設計更加深此種明與暗節奏的效果,

水上的臘燭因風及水的搖動而產生的變易風情,

更是單一照度的人工光所不能比擬的。

歷史人文的轉換

由於「涵碧樓」曾是日本皇太子及先總統蔣公之行宮,在鄉林集團賴董事長的要求下,

「城」「樓」的意象被適度的表達與象徵的轉換,

如:入口雨庇旁的八道牆及泳池邊的階梯牆。

而別墅區則是將江南民居村落與傳統都市胡同親切的尺度及意象引入;

別墅單元的景觀處理與空間佈局則又是江南園林中所謂「借景」「框景」「景中景」「園中園」的再現。

地域風土的再現

建築師以現代建築的手法,重新組織當地的素材,

試圖結合現代與傳統,透過細部的處理表達地方性色彩,

如模仿原住民石板屋所設計的煙囪及客房部的壁爐等。

建築形式

Ongoing Style

建築師以對自然因子的敏銳知覺讓建築空間產生豐富的變化,

而建築立面的表情,亦因光與影加強了實與虛的對比,

同一材質而方向性變化的客房陽台隔屏,

亦因使用者的不同而有了多樣的變奏,為極簡的建築形式注入了生命。

空間機能與建築計劃

涵碧樓藉由單一東西向的軸將三個主要量體組織在一起。

  1. 一棟六層樓高的舊涵碧樓飯店
  2. 一棟新建之七層樓建築
  3. 別墅區

而這中軸可被描述為一個有頂蓋的畫廊或Promenade Architecture,

這一中介空間同時兼具戶外、半戶外大廳及廊道的功能,

同時為居住與商業尺度的過渡空間,在空間的連接與延伸上產生趣味與戲劇性,

讓來往於其間的人們,悠游於視覺與心靈的豐富性。

座落地點

Date

2000 年 3 月 17 日

Like
向上滑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