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楔子
回到本初,「回到森林裏辦公」是本設計最原始的概念。為了回應這樣的一個想法,設計者重新以永續、生態價值的思考態度,同時配合林業政策之經濟、保續、公益的原則,試圖透過建築再次聯繫人與自然。
森.林.木
從建築的觀點來說,強調的是一種「轉譯」的思維:不論是建築配置、空間甚至是細部的元素、材料等。藉由字面上拆解與重組,或是源自對大自然的擬態,創造了與自然共生的氛圍,在這樣的操作下,建築是隱斂的、低調的,是沒有「造型」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在空間中孕育的感覺,恰恰呼應了設計者最終想要表達的自在、無我的東方思想。
由於一開始整體設計概念便架構在以自然為主的思維下進行,因此將主建築配置隱藏于樹林之中,人行、車行動線也隱匿在綠色隧道中,加強以自然為主的第一印象。
試圖透過輕巧的結構系統,高穿透性的材料(半反射性玻璃)並於建築中空出一中庭,環繞于建築物周圍的林木,在光影的照射下與反射於玻璃上的陰影,互相交錯,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間,創造出樹影、光影經由反射層層交織的效果。
在純粹簡潔的空間秩序中,透過轉化的手法,將樹林的型態轉換為建築物內在的元件,包括結構柱、燈具、出風口及電梯間等,尤其是主入口的造型雨遮,將最真實的自然林木,以擬態的形式表現在主要的入口上,在創造了一個強烈的意象,並反應了本建築特有的自明性。
生態感應
整體環境計畫以通透的光庭、遮陽百葉及出簷、高效能Low-E玻璃處理來對應生態及永續的概念,表達對於環境與自然的謙卑與尊重,並在建物內設置一中庭,利用內外溫差形成煙囪效應,增加室內的舒適感。
彈性與經濟
在建築結構與機能上,考慮了現代化辦公廳應有的效率與要求,包括擴充、縮減及變更…等,因此在設計之初即思考了未來平面組織的彈性與經濟性。設計者利用模矩化的設計及反梁的結構,使得空調或照明的各種配線系統,均能互相對應來增加彈性使用的機會。並嘗試以最簡單的素材:金屬及混凝土、玻璃,形塑一棟高效能的辦公建築,正好呼應了此設計案業主希望「質樸與和諧」的主要訴求。
結語
在一遠離森林的基地上,我們試圖再造一座森林並傳達一種觀念:「在尚未植林、護林前絕不伐林」這大概是本設計在配置及選材上價值思維的一個批註吧!
後記
本案是本所的第一個公共工程比圖案,四年前比圖時,全所上下緊鑼密鼓奮力一搏。然而,在高興取得設計權的同時,卻也是另一段艱辛監造歷程的開始,在整個過程中,印證了在同業中常被提及的公共工程中的種種無奈與辛酸。然而我們走過來了!最終,我們還是感謝的,無論是讚美抑或誤解,甚至非難,我們都從其中學習了再出發的技能與勇氣,畢竟我們又過了一個山頭。
座落地點
542南投縣草屯鎮史館路456號
2003 年 12 月 3 日